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生产线怎么生产出来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生产线怎么生产出来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请问什么是“生产流水线”啊?急?
流水线的节拍,其实是流水线产出一件产品所用的时间,也是每个工序的工作时间。只要这样流水线才能够正常的流动、传动。
流水线的不平衡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工序设计不合理。对于经常堆积产品的工序,应该充分地分析这个工序的工作内容,减少该工序的工作或者分解一些工序给相邻的工序,从而达到产线平衡的目标。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助你!
手机流水线生产过程?
主要是做基础的装配和加工,剩下的就是做包装了。做手机的电子厂流水线就是做装配的比较多,加工的比较少。一般是手机零部件生产出来后,由装配部的流水线进行最后的组装。等完成后,再进行包装就可以了。产品出厂前,进行最后一次成品检测。
铜管是怎样生产出来的,铜管生产线有什么设备,好维修吗?
铜管加工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铜管的挤压工艺:挤压工艺的定义是铜胚管通过铜管挤压机对其进行挤压成型,从而使铜管的密度分布更加的均匀、壁厚同时也分布的很匀称,从而达到更强的抗压能力性能。
2、铜管连铸连轧工艺:连铸连轧工艺的定义是连续铸造连续轧制,从而把高温下烧化的液体铜倒入连铸机中轧制出铜坯(称为连铸坯),后续不经过冷却,直接在均热炉中保温一定时间之后直接进入热连轧机组中轧制成型的铜轧制工艺。连铸连轧工艺它能巧妙地把铸造和轧制两种工艺组合运用起来,和以前的传统的先铸造出铜坯后经加热炉加热再进行轧制的工艺具有简略化工艺、减少劳动力、增加金属收获率、节约材料、增强连铸坯质量、生产出节能环保铜产品,直接一步实现了机械化、程序化和自动化的优点。
3、铜管上引法工艺:上引法连铸铜管的原始特征是“无氧”,即含氧量在10ppm以下,电解铜经高温熔化成铜液体转换,硬化成型后的整个工艺过程中,***用木炭还原和鳞片石墨覆盖、隔氧等工艺手法。氧气在熔化的铜液体中是以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新式存在,木炭在高温的作用下,可以自行脱氧,使其含氧量小于10ppm。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CO保护气体和鳞片石墨的隔氧作用,石墨在结晶过程中不再被氧化,从而达到上引法工艺的效果。
目前市面上的铜管多数是用铜材挤压机挤压而成,广东和江苏有生产这种设备的厂家,维修费用也不低呢。
一个生产车间如何划分产线?
一个生产车间要如何划分生产线,已我的经验来说,生产车间首先是有生产用的设备,那么要先把摆放的设备区先划出来,然后就是员工进出生产场地的路线区,无关人员禁止进入,以保证人员的安全,再然后就是要划出生产用物料的摆放区,方便员工干活时,物料的拿取。
机械制造、生产流水线、机器人、车床、钢铁的发明历史是怎样的?
在网上找到“中国机械史”,从内容看,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机械制造最早的国家。当看到中国在28000年前就出现弓箭了,还真有点不信,上网一查,还真是,是在山西出土的。还有文章说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的陶器测定年代为20000年前,被“美国《考古》杂志在2013年1期评选出2012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网上还有“古代机械史”这个词条,从内容看,公元前3500年,古巴比伦的苏美尔已经制造出了轮子。公元前2686~公元前2181古埃及制造了木梨和金属镰刀。
中国机械史,还说中国在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2800年出观了陶轮(制陶用转台)。夏代以前到夏代出现了“无辐条的辁和各种有辐条的车轮”,商周时出现了精致的两轮车。在说商朝的青铜器时也让我想起了三星堆的青铜器,还有***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厚度仅有0.02厘米。
中国机械史还介绍了春秋战国时的机械弩和陀螺仪原理一样的被中香炉,还说汉代时“已有各类舰艇和大量的三四层舱室的楼船”。
还有秦朝时的机械制造也是很有特点的,秦朝的兵器就是大规模标准化制造的,有文章说误差只有几微米。我还记得看纪录片说秦陵的铜车马,有专家说从制造工艺看,使用了简易的车床。
从《中国科学思想史》看,中国在春秋时期发明了冶铁技术,还说虽然我国的制铁技术起步较迟,可是很快发明了生铁。还说“生铁—(铁范铸造)—柔化处理”的工艺流程,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钢铁技术发展的最大成就,也是古代世界上一套很好的工艺图式,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宝贵贡献。”
在《中国科学思想史》中还介绍了唐元和初年(约公元806年)国库中铁的数量达到207万斤。
机器人虽然古代也有,但是零星的介绍,还有是当轶事说的,比如墨子和公输般(鲁班)竞相制造几天都掉不下来的飞鸟。还有国内外也都有机器人的轶闻,但是可信度还是要商榷。
我记得在哪看过中国在北宋时出现了生产流水线,不怎么确定,上网一查还真是。而且宋朝时,已经有上万人的工厂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生产线怎么生产出来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生产线怎么生产出来的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