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云南白药生产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云南白药生产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绿标牙膏有哪些牌子?
绿标牙膏其实是在生产罐装过程当中给机器定位用的。牙膏在生产过程当中是机械化的生产,牙膏是在流水线上自动灌装,尾部封口是电子眼监控,绿标就是给电子眼扫描的点,扫到那个点,就在那个位置封口。 绿标牙膏有1、狮王
2、黑人
3、冷酸灵
4、佳洁士
5、高露洁
6、中华 7、纳爱斯
8、舒客
9、云南白药
10、艾禾美
大量企业转产防疫物品,是否会打破中国商品的生产力平衡?
往往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是发财的!就如现在,大家一窝蜂上口罩生产线,要办各种手续、卫生认证等,从全球来看,三个月内应该问题不大,三个月后应该控制住疫情了,若投资三个月内收不回,亏损的可能性很大!我一直认为,不要做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否则往往失败的概率更高!
从常识判断是肯定不会的。可能对个别企业生产能力有些影响,但绝对不会打破中国商品的生产力平衡。
首先医疗行业或者医疗耗材行业占GDP的比例还比较低
2018年中国GDP90万亿,A股2018年265家医疗行业公司营业收入合计8千亿,包含药、器械、耗材等药企。最大三家是白云山 422亿,云南白药267亿,复星医药249亿。而国内最大的耗材企业,山东威高2018年销售收入只有88亿。所以预计医疗行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3%上下。即使增加1倍,对国内生产力影响不大。
其次疫情后,大部分企业无法转产
主要原因大家都可以猜到,口罩自动线价格炒高3-4倍,且组装产能不够,拿不到生产设备自然无法转产。另外,额温枪传感器因为精度要求高,以前大部分是国外和台湾生产,价格炒高100倍,缺货,自然也无法生产。
第三,部分企业转产防疫物品,实际情况只占用了很少产能
以比亚迪为例估算,目前日产2000万个口罩,一条口罩自动线一天产量估算在4万左右,春节到3月底估计投入设备在500台左右,一条口罩自动线预计成本在30-40万元,设备投入在1-2亿,与比亚迪的汽车产线和手机产线比,设备投入很小。
而其他如额温枪、防护服、消毒用品,产能投入就更低。
所以,从以上数据估算,大部分企业无法转产防疫产业。转产的大企业占其固定资产投入比较低。可能对个别企业生产能力有些影响,但绝对不会打破中国商品的生产力平衡。
首先,这个生产力平衡的说法有些奇怪,生产和销售之间,永远都是供需这只手在控制平衡。
大量企业为什么会转产防疫物品?因为社会强烈需要,因为现阶段这个产品是供不应求的。转而生产口罩,有人得到了利润,有人获得了人心,这同样都是由他们本身的需求去驱动的。
你问的这个问题,应该是担心社会上各大企业一窝蜂地转去生产防疫物品,会导致供需失衡,及影响到他们原本的产业吧?
这一点也完全不需要担心!
第一,从需求角度来说,现在国际社会对于防疫物品的需求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是每天都在增加的。生产防疫物资供应全球,让疫情早日得到控制,这对我国本身的外向型经济也是有好处的。
第二,受国际社会疫情影响,现在各行各业的外贸出口都处于低谷,原本许多产能就过剩了甚至需要停工,这些过剩的产能转化成防疫物资的生产,既释放了生产力解决就业,制造出的物资还能提升我国的大国形象,如此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都要为这些行动力强的企业点赞!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到你。
原本口罩产业不瘟不火的,企业不能发大财,小富即安的日子还挺滋润的。现在好了,一场疫情,本以为可以大捞一笔,谁知道那些大资本、大企业也纷纷加入,而且都是大手笔。原来的小企业不仅没有发财,而且面临被挤出市场的灭顶之灾。
不会。
都去做防疫用品是企业活下去的需要,也是短期利益,不可持续。况且,很多企业原本不在医疗生产领域,待情况好转会转回原来熟悉善长的行业。
至于会否打破生产力平衡,只要需求恢复,市场回暖,所有行业的产能活力都可释放出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云南白药生产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云南白药生产线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