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消毒乳生产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消毒乳生产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袋装牛奶出厂时是否消毒杀菌了?怎么杀的?
巴斯德消毒法,即鲜牛奶先冷却,然后把鲜牛奶加热到65℃,经过30分钟;或者加热到72℃~76℃,持续15分钟。巴氏消毒奶是一种“低温杀菌牛奶”,其优点是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基本没有发生变化,缺点是仅仅杀灭了牛奶中的***,而不是杀灭所有的微生物。
因此这种牛奶从离开生产线,到运输、销售、存储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在4℃左右的环境中冷藏,防止牛奶中的微生物“活跃”起来。巴氏消毒奶一般用屋顶型、塑料袋、玻璃瓶包装。
另一种是超高温灭菌牛奶,也叫常温奶,包装多为利乐砖、利乐枕、还有无菌塑料包,有的包装上写的是经“UHT”加工的牛奶,UHT就是超高温灭菌的英文缩写。即***用134℃~135℃的高温,瞬间消毒原奶4秒钟,使得牛奶中的有害细菌和微生物包括其孢子全部被杀灭。研究证明,经超高温灭菌的牛奶,所***用的利乐包装,可与外界的空气完全隔离,使得牛奶不再受到细菌污染,还可避免受阳光和氧气作用导致营养素的进一步破坏。
这种牛奶仔常温下的保存期长达数个月,方便消费者在任何场合饮用。
伊利全脂灭菌乳是不是高温杀菌?
伊利全脂灭菌乳不是高温杀菌而是巴氏消毒灭菌
牛奶的灭菌方法则有两种:超高温技术能有效地消灭细菌,但同时可保存牛奶原有的营养成分。巴氏杀菌是将混合原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却到4-5℃。
1. 巴氏消毒
牛奶巴氏消毒法是法国人巴斯德于1865年发明,经后人改进,用于彻底杀灭啤酒、酒、牛奶、血清白蛋白等液体中病原体的方法,也是现世界通用的一种牛奶消毒法。 巴氏消毒的目的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有害微生物(包括一切致病菌)。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存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巴氏消毒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占多数的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巴氏消毒纯鲜奶较好地保存了牛奶的营养与天然风味,在所有牛奶品种中是最好的一种。
巴氏消毒牛奶是世界上消耗最多的牛奶品种,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巴氏消毒奶的消耗量都占液态奶80%以上,品种有全脱脂、半脱脂或全脂的。在美国市场上,实际几乎全是巴氏消毒奶,市场很少有灭菌纯牛奶卖。
2. 超高温灭菌 超高温灭菌是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135℃到150℃,4到15秒)的瞬间灭菌处理,完全破坏其中可生长的微生物和芽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消毒乳生产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消毒乳生产线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