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华菱生产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华菱生产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纯电动全面进军重卡市场会怎么样?
率先推出并且批量化运营的纯电动重卡是比亚迪,去年5月8日,比亚迪500台纯电动重卡交付给深圳市相关建设单位运营使用。
此处我们就以比亚迪交付的这批车辆为例,来看看纯电动重卡到底如何。
这批纯电动重卡是比亚迪T10ZT,工信部综合续航里程280公里,但是运营单位表示,实际使用续航里程可以达到300公里以上。
这批车辆其中的一个运营服务单位是深圳地铁10号线华南城地铁站市政工程,该工地距离万科第五园充电站约10公里。泥头车负责将地铁沿线建设中生产的湿渣土运输到华南城渣土中转场静置,待晾干后再转运渣土码头。工地配置的5台比亚迪纯电动智能泥头车,每天仅需到万科第五园充电站一次,利用双枪快充1.5~2小时充满电。5台纯电动泥头车每天运输1000余立方渣土,实现与传统燃油泥头车1:1等效替换,完全能够满足满足工地全天渣土运输需求。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算一笔经济账。
经测算,该工地一台泥头车每年运营里程约5万公里,普通燃油泥头车百公里油耗50L,油价约6.75元/L,据此计算,一年需要支出的燃油费用约为168750元。
而比亚迪纯电动泥头车百公里耗电约为138度,平均电价1.2元,据此计算,一年需要支出的充电费用约为82800元。与普通燃油泥头车相比,每年因油电差价就可节省8.6万元。
在工程车领域,纯电动重卡的优势十分明显。
有关车辆的排放污染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的重点治理项目,近期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各地区更是严格执行国三报废等相关政策。与此同时,《全力推进工程机械和重卡等公共服务领域车辆电动化 打赢蓝天保卫战形成全球产业高地》提案的公布,也预示着重卡将走向电动化的发展趋势。
提到重卡电动化,卡友们一定会考虑到电池、动力等的问题,相比柴油和天然气车,总觉得差了点意思,其实不然,汽车制造商服务于司机,必然会尽可能的将司机的每一个忧虑都考虑到。随着我国经济与各项技术的成熟,在高效节能、经济实用性方面都得以提升。而今,人们越来越推崇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重卡也必将在此做出升级改良,加速推进重卡电动化便显得尤为重要。
电动重卡最明显的一个优势便是零排放。我国工程机械和重卡类的车型目前大约有近1500万辆,且油耗大、污染严重。而今,我国已经有完全能够替代工程机械领域的发动机和部分液压传动系统,与此同时,车电分离、电池租赁的模式,不仅能够为卡友们省掉一定的购置成本,更有效的解决了行驶里程的问题。
虽然现在市场上我们见到的诸多车型还是偏柴油机、天然气多一些,但国内外车企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涉足了电动重卡领域,国内自主品牌华菱星马的换电式重卡系列便已在市场上批量运行,并收获了无数卡友们的好评。
碳中和变革下的钢铁行业,未来走势将会如何?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气候问题将对生命系统形成严重威胁,因此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对国计民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20年9月,国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行业,是国内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在“双碳目标”约束下,《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将行业碳达峰目标定为:2025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预计将实现碳减排量4.2亿吨。
“双碳目标”的影响下,钢铁行业正面临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高炉、转炉为主的长流程结构、低碳或零碳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不确定性等诸多挑战,传统节能减排、能耗治理方式不仅需要更大的投入,而且会对钢铁产能带来较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数字化、智能化成为钢铁行业向“双碳目标”迈进的重要手段,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分析,人工智能在应对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气候变暖领域存在巨大潜能。到2030年,目前大气中存在的530亿吨二氧化碳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减少5-10%,约合26-53亿吨。
根据这一情况,钢铁行业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将会是未来钢铁行业的颠覆性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最佳助推器。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建设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实现需求预测、工艺参数优化、精细化能耗优化、智能排放控制、预测型维护、***购和库存管理,有效降低钢铁行业的碳排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华菱生产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华菱生产线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