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终端生产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终端生产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位机属于工业终端吗?
上位机是工业控制系统中的计算机设备,通常用于与工业控制设备进行通信、数据处理和监控等操作。它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用于管理和控制生产线、设备和工艺过程。
上位机表现出高度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可以满足工业控制需求,并具备与其他控制设备的高速通信能力。
因此,上位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包括制造业、能源领域等,属于工业终端的一种。
荣耀手机生产厂家?
荣耀松山湖生产基地终端生产线。该生产线目前是业界自动化程度最高、生产精度最高的智能手机生产线之一。荣耀9在上市之初,28天能达到100万发货量也是得益于此。从原材料、半成品加工、整机组装、测试、包装到发货的全流程,松山湖生产线目前已基本实现机器全自动化。
通过***可视化工厂看板系统,就可以对质量问题、产出情况、生产效率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
友信达的电子厂怎么样?
友信达拥有花园式现代化自建工业园,总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公司引进多条日本进口SMT贴片线等通信终端产品制造流水线,研发测试的设备仪器配备均达到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友信达逐步形成了创新、诚信、务实、发展核心价值理念。丰富的软硬件***和良好的企业文化,荟萃了众多海内外行业精英。
如何看待华为疑似自建IDM形式在国内自建“芯片生产线”?
台积电、三星方案成熟,转型IDM,非美生产线是一条不得已的路,肯定是一个极大挑战,建造晶圆厂资金投入巨大,华为在这些方面欠缺技术性和优秀人才累积,并且从资金投入到完成生产制造整个周期时间较长。现在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完全独立生产芯片,美国也不行,所以强制台积电建厂。
1、华为只是刚开始招聘光刻工艺工程师,离IDM还差十万八千里,千万不要断章取义。芯片制造绝非一日之功,台积电经过20多年积累才有现在的行业地位,而且仍然离不开荷兰ASML公司,而ASML背后是欧美十几个国家的技术集成,即便如此台积电最近几年每年的研发投入基本保持在20亿到30亿美元。
2、为什么一看到华为在芯片制造环节风吹草动,大家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呢?因为已经量产5nm的台积电断供华为之后,中芯国际14nm的制程工艺实在让人“恨铁不成钢”,于是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对5G世界第一的华为寄予厚望。但是鸡血不能当饭吃,华为要完全实现自主制造芯片,最快也得5年之后。那么这5年内呢?还得依赖中芯国际。
3、摩尔定律正在趋向极限,华为现在进入芯片制造环节,并非最优选择,这笔账相信任正非算过。华为招聘光刻光艺工程师,并不意味着要从Fabless模式转向IDM模式,而应该理解成断供绝境之下的尝试性技术探索。这种探索无论最终结果怎么样,对于中芯国际及产业链其他内陆企业、研究所都将是一种正向的鞭策。
单打独斗拯救不了中国芯片制造,抱团取暖才是应对卡脖子的长远之路。
网上有消息称华为正在建设自己的半导体芯片生产线。至于形式是***用设计生产一体化的IDM方式,还是轻型制造 Fablite 模式,我觉得这是一个积极的事情,大家不应该只看到资金和技术难度,尤其是无解的EUV光刻机,如果华为自建去美化芯片生产线的话,从目前的情况看,光刻机的影响反而可以完全忽视。
据华为顾问(huaweiadvisor)的一份报告称:华为储备了两年的芯片和元器件,以支持其海思芯片部门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其中,核心产品线(基站)的库存为两年,非核心产品线(国外业务,手机,机顶盒等)的库存为半年。
核心基站产品和非核心业务产品的定义很关键,因为它可以用来解释,如果华为自建去美化芯片生产线的话,最切合实际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目前的相关信息是,华为正在寻求建立自己的芯片生产线,不管是IDM还是一种类似Fablite的轻生产方式。这包括:
1、华为已经组装一条完全没有美国技术的基于8英寸晶圆130nm OEM生产线,可以立即为华为生产一些低端芯片。
2、针对12英寸晶圆成熟工艺,正在与一家国内代工厂(非中芯国际)合作,建造一条不包含美国技术的45纳米OEM生产线。
3、正在努力寻求一条12英寸晶圆的28nm非美化生产线。
这个消息比较靠谱的地方是,目前能够完全去美化的半导体生产线所需的技术、设备、原材料,以国内目前的能力,也只能勉强覆盖到28nm制程工艺。
即使是国内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在5年之内解决华为的旗舰手机Cpu芯片的生产问题,恐怕也不切合实际,但是28nm制程工艺下,一部分核心产品芯片的生产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目前国内的芯片加工能力最强者,当属拥有14nm工艺技术的中芯国际和28nm工艺的华虹半导体。但是这两者在原料、设备和技术上都是极其依赖进口,尤其是美系技术和设备。
感谢您的阅读!
【台积电断供真的能让华为成为芯片生产企业?仅光刻机就让华为艰难】
我们在最近的一些消息中看到,华为似乎有意向IDM厂商转型,自己建晶圆厂,最终像三星、英特尔,具备自研自产芯片能力。我们先了解下IDM是什么?
一体化制造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模式转型,这种模式就是从设计——生产——手机终端等等,都是自己家生产。但是,你觉得华为真的能够实现吗?我觉得可能性不大,我们解释下原因。
制约的关键性因素——光刻机
到目前为止,中芯国际在芯片代工领域颇受影响的主要内容就是光刻机,而国际的光刻机技术一直处于一种被垄断的阶段。而,如果华为自己建代工企业,必然需要面对光刻机的问题,关键是,光刻机因为种种原因,最为先进的ASML的光刻机确实很难被一般企业所拥有。
技术的限制,让光刻机制造困难;西方的技术垄断,让光刻机不可能迅速的进入到代工工厂,对于华为来说,这一点太过艰难。没有光刻机技术,等于说在芯片生产没有了主要的生产工具,这对于任何一家生产芯片的企业,都是巧妇难无米之炊。
技术的累积
我们知道不管是任何企业在发展中,一定是经过不断的技术累积的过程,对于台积电来说如此,对于中芯来说也是如此,华为如果真的试图走IDM之路,它的一切可能是从来开始,这种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如果没有技术的累积,对于华为来说确实相对比较困难,这也是我们担心的理由之一。
来自于美国的压力
只是自媒体的狂欢,华为并没有表态
一、目前只是自媒体在狂吹而已,其实只是大家的美好愿望
这个说法,这段时间以来非常流行,尤其经过N多自媒体鼓吹之后,似乎越来越真了。但其实当事人华为没有任何表态。
拿招一个光刻工艺工程师来说事,其实是有点牵强的,芯片设计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光刻工艺的一些细节,毕竟芯片设计出来是要通过光刻工艺来生产的。
之所以大家这么说,因为这代表的是大家对于华为的美好愿望,因为目前台积电、中芯国际、三星都无法为华为代工,华为要打破封锁,那么就只有自己动手才行,所以就有了华为要做IDM企业的说法,并且越传越真。
二、变成IDM企业没这么容易
但事实上,要成为一家IDM企业,并不容易,台积电有6000多研发人员,中芯国际有2000多,华为要成为IDM企业,必须要招到2000多从事芯片制造的研发人员,这个就很难招到。
国产柔性屏生产线量产,明年手机会便宜吗?
近日,京东方宣布了第六代柔性屏实现了量产,这是国内首条柔性显示屏生产线在成都实现量产,同时这也是全球第二条实现量产的柔性屏生产线!这条由京东方自主开发建造的生产线率先打破了韩系面板厂商一直以来对这一市场的垄断,推动了我国电子产品进入柔性显示时代。
柔性显示屏基于OLED显示技术,能够实现自发光,并且非常薄,能够实现任意的折叠、弯曲,同时拥有比液晶屏更加艳丽的色彩表现,主要生产应用于移动终端产品及新型可穿戴智能设备等领域的显示产品。
目前,三星的多款手机、苹果的iPhone X,以及华为的Mate 10 pro,都***用了柔性屏技术。但之前,柔性全面屏主要是韩国三星公司提供,由于产能有限,柔性屏价格大幅上涨,给全面屏手机量产带来一定的障碍
而第六代柔性屏的量产,对于下游手机等厂商来说,减小对三星AMOLED屏的依赖,无需在受制于“竞争对手”三星。这对显示设备厂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也能够见到更多***用OLED面板技术的显示产品,并且价格也会更加的合理。
京东方 柔性OLED显示成功量产,将打破三星在 OLED 市场上 一家独大的局面。 会在一定程度上 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 目前 主要还是运动于各大 手机品牌的高端机, 随着 产能的逐步提升, 手机价格 也将趋于合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终端生产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终端生产线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